老貓前輩前日寫了一篇文章「台北書展往何處去」,寫了很多非常棒的見解,其中當然也有一些實際執行上面可能無解的問題點,不過依照老貓的輩份所提的這些建議,或許會讓書展基金會更有著力的空間。
小梅子對國際書展也有一些行銷上的建議,老貓也同意書展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是「讀者」,所以就行銷角度來看,不管是改設成立專業區,還是針對直銷出版商,要做甚麼樣的行銷配合,可以讓讀者回到書展,而同時讓出版社、主辦單位等也可以同蒙其利,這都應該要回歸到「讀者」這個原點來思考。
一個很簡單的思考方向,直銷業務量大的出版社,當然也是書展的一份子(包括了親子書籍、美術套書、科普叢書、語言教學等等,其實算起來挺多的 ...),很多人(ㄟ,也包括出版社)不喜歡直銷業務在展場到處跑、到處大聲喧嘩,但也有些讀者就是需要這些資訊提供,因此假如可以用一個雙贏的行銷模式來企劃,可能是另一個契機。
例如:
1. 將直銷業務型態的出版社都放在一個專館(我們假設叫 B 館吧),前後出入口隔遠一點,而這個展館是不收門票的,不但不收門票,假如你從最後一個出口出來,還可以得到另外兩館(A , C 館)的門票折價卷,和其他兩館合作攤位的購物折扣!
2. A, C 兩館願意接受購物折扣的出版攤位,必須提供清楚的標示或是一名工讀生位置,讓 B 館的資訊可以從這邊露出,但是不在 A, C 兩館處直接販售,要談相關生意,請回去 B 館。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行銷思考,其中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細節,不過方向在於:
a. 讀者:書展本身是需要門票進入,但直銷出版那一塊,門票則是由業者「補貼吸收」,並且提供另兩項折扣,這會讓可以接受(但不見得需要)的讀者,有一個折價取得門票的入口,就算是他原本完全對這些書籍沒興趣,但還是得走一遍 B 館。
b. 業者:透過免費和折價當作吸子,一方面可以帶動人潮,另一方面 A, C 館還是會有展場內的行銷導引,假如 A, C 館內的出版社攤位不願意提供行銷導引,那麼就不會有購物折扣,還需要有比較高的參展費用回補 B 館的門票收入。
類似的方法可以延伸出很多想法,包過 B 館同樣收門票,但是 B 館門票可以現金抵扣館內所有消費等等,今天很多讀者並不是那麼排斥直銷業者,但假如行銷的好,讓讀者覺得自己還是有權力決定點甚麼事情(要不要抵消費之類的),這是可以將不滿降低的一種方向。
另外談到如何讓過去不想來書展的讀者願意出門,除了大師、名嘴這些以外,在週間比較冷門的展期時段,可以大規模的來玩「二手書以物易物」市集,一方面週間本來人就比較少,所以要能透過活動將人帶進來。
1. 規劃一個專區,「定時段、定人流量、定書本數」讓民眾免費帶書進來這一區彼此交換,換不完的書,可以折抵 A, C 館門票費用,而這些換給大會的書,可以均贈給其他地區學校或圖書館,也可以透過其他二手書店來販售,不會影響展期間的秩序。
2. 交換市集會不會影響到展場新書的銷售量?其實是不會的,通常這些愛書惜書的人,書籍購買量就是的大宗,今天有個交換的機會,對很多人來說,其實是環保和交書友的想法,換完了,會繼續進入會場買新的書帶回去,但好的行銷活動想法,會讓這些人走出來,進入到書展會場。
另外像是透過網路等方式,還有更多可以發想的空間,可能和老貓前輩等的關注點不同,小梅子這裡想提供的是從行銷角度來看書展的可能未來發展,也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
延伸閱讀
老貓:台北書展往何處去
小梅子:2007 TiBE 台北國際書展三兩事
小梅子對國際書展也有一些行銷上的建議,老貓也同意書展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是「讀者」,所以就行銷角度來看,不管是改設成立專業區,還是針對直銷出版商,要做甚麼樣的行銷配合,可以讓讀者回到書展,而同時讓出版社、主辦單位等也可以同蒙其利,這都應該要回歸到「讀者」這個原點來思考。
一個很簡單的思考方向,直銷業務量大的出版社,當然也是書展的一份子(包括了親子書籍、美術套書、科普叢書、語言教學等等,其實算起來挺多的 ...),很多人(ㄟ,也包括出版社)不喜歡直銷業務在展場到處跑、到處大聲喧嘩,但也有些讀者就是需要這些資訊提供,因此假如可以用一個雙贏的行銷模式來企劃,可能是另一個契機。
例如:
1. 將直銷業務型態的出版社都放在一個專館(我們假設叫 B 館吧),前後出入口隔遠一點,而這個展館是不收門票的,不但不收門票,假如你從最後一個出口出來,還可以得到另外兩館(A , C 館)的門票折價卷,和其他兩館合作攤位的購物折扣!
2. A, C 兩館願意接受購物折扣的出版攤位,必須提供清楚的標示或是一名工讀生位置,讓 B 館的資訊可以從這邊露出,但是不在 A, C 兩館處直接販售,要談相關生意,請回去 B 館。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行銷思考,其中還有很多可以討論的細節,不過方向在於:
a. 讀者:書展本身是需要門票進入,但直銷出版那一塊,門票則是由業者「補貼吸收」,並且提供另兩項折扣,這會讓可以接受(但不見得需要)的讀者,有一個折價取得門票的入口,就算是他原本完全對這些書籍沒興趣,但還是得走一遍 B 館。
b. 業者:透過免費和折價當作吸子,一方面可以帶動人潮,另一方面 A, C 館還是會有展場內的行銷導引,假如 A, C 館內的出版社攤位不願意提供行銷導引,那麼就不會有購物折扣,還需要有比較高的參展費用回補 B 館的門票收入。
類似的方法可以延伸出很多想法,包過 B 館同樣收門票,但是 B 館門票可以現金抵扣館內所有消費等等,今天很多讀者並不是那麼排斥直銷業者,但假如行銷的好,讓讀者覺得自己還是有權力決定點甚麼事情(要不要抵消費之類的),這是可以將不滿降低的一種方向。
另外談到如何讓過去不想來書展的讀者願意出門,除了大師、名嘴這些以外,在週間比較冷門的展期時段,可以大規模的來玩「二手書以物易物」市集,一方面週間本來人就比較少,所以要能透過活動將人帶進來。
1. 規劃一個專區,「定時段、定人流量、定書本數」讓民眾免費帶書進來這一區彼此交換,換不完的書,可以折抵 A, C 館門票費用,而這些換給大會的書,可以均贈給其他地區學校或圖書館,也可以透過其他二手書店來販售,不會影響展期間的秩序。
2. 交換市集會不會影響到展場新書的銷售量?其實是不會的,通常這些愛書惜書的人,書籍購買量就是的大宗,今天有個交換的機會,對很多人來說,其實是環保和交書友的想法,換完了,會繼續進入會場買新的書帶回去,但好的行銷活動想法,會讓這些人走出來,進入到書展會場。
另外像是透過網路等方式,還有更多可以發想的空間,可能和老貓前輩等的關注點不同,小梅子這裡想提供的是從行銷角度來看書展的可能未來發展,也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
延伸閱讀
老貓:台北書展往何處去
小梅子:2007 TiBE 台北國際書展三兩事
留言
老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