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參加了幾場和網路行銷趨勢有關的演講,常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公司(或活動)是不是要搞一個什麼噗浪來做行銷啊 XD 小梅子覺得要不要用哪個方法行銷,其實不應該從短暫的熱鬧度或長期的趨勢來下決定,而是應該先決定自己公司或該活動的「核心價值」是什麼,以免短暫的熱潮過了,卻沒有留下粘性,長期的趨勢看似對了,最後卻為工具做嫁,自己的公司反而沒有實際的價值產生。 很簡單的來說這三種網路工具的行銷面: Facebook:有用的社群參與 較為持久性,且對彼此身分比較需要更深入了解的社群互動。 譬如某唱片公司為透過 FB 來經營旗下藝人,政治人物透過 FB 來經營支持者等等,目的除了取得表面的會員數外,更是因為 FB 上面的會員資料真實性和完整度較高,是屬於真正可以被深度經營的社群資料。 Twitter:有效的訊息傳遞 針對即時的訊息傳遞,更有效的擴散和分類整理。 譬如新聞台或是公民記者,或是國外的許多藝人等,都習於透過 Twitter 來發佈他們的即時訊息,因為 Twitter 有字數的限制,反而可以將流量和深度的討論導回到自己的網站上面。 Plurk:有趣的即時互動 華人較為喜歡的互動模式,不見得深入適合打發時間。 透過 Plurk 較容易在短時間內累積大量的討論或話題,並透過「多人多事」混雜的特性,充分展現 murmur ,所以戲劇、活動等有結束時間的行銷活動很適合在 Plurk 上來做。 假如用電視台來做例子(因為小梅子下週要去八大講這個題目 XD): 民視「新聞台」建議用 Twitter 來發佈他們每一則新聞,並都付連結可連回民視網站 民視戲劇「娘家」,建議用 Plurk 和網友們討論劇情,甚至可以先透漏一些給網友知道 民視相關單位「鳳凰藝能經紀公司」,建議使用 Facebook 來經營旗下藝人,這是比較長期性的經營累積能量 所以影響力不是單單看「好友、粉絲」有多少人數就可以評估的,不同的網路平台工具屬性,他們的會員數意義並不是表面上的數字而已,也和一開始設定的核心價值有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