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守望網絡義工 陳秋萍
5月20日,當馬總統在台南發表就職三週年演說,暢談環境權與世代正義的同時,曾經因為作家張曉風以報紙投書〈報告總統,我可以有兩片肺葉嗎?〉而喧鬧一時的〈南港國家生技園區的開發案〉,已經悄悄地通過了環境影響評估專案小組審查會議,下次環評大會暫訂在六月十日召開,如果環評順利通過的話,生技研究園區最快可在民國一○六年完工啟用。
生技園區開發沒有談的外部成本
根據中研院提出的生技園區開發案,政府需要投入兩百多億的經費,期望能為台灣創造下一波經濟奇蹟。生技產業的高附加價值,是眾所週知的,不過由政府出錢輔導產業,創造企業的高獲利,會有多少回流到政府的財政歲收?而未來全民真正所要付出的,除了建置園區的兩百億內部成本之外,還有多少潛在的外部成本呢?
去年6月,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張文亮教授團隊提出〈202 聯勤兵工廠初探報告〉,其中特別指出:「 202 兵工廠土地是一個完整的集水區,開發的評估,需要將全部的面積約近二百公頃,一起作考慮與環評。若要開發,需先進行洪水對南港、松山,約三十多萬人口的衝擊評估。」然而,在後續的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評估中,完全忽略針對此一重點的評估與討論。
生技園區開發勢必衝擊南港集水現況
南港以前是在基隆河畔的小港,東鄰汐止,西接松山。大部分的土地是海拔約在50 公尺以下的丘陵地與基隆河濱的台階地。202兵工廠所在的高地,位於台北市盆地之外,早期叫「前山」。當潮濕的東北季風沿著基隆河道吹入台北盆地,這裡的丘陵地高度雖然不及六十公尺,卻能攔下部分的水氣,落下成雨。以202 兵工廠為至高點,向東到四分溪,向北至基隆河形成一個完整的集水區域。
2001年,納莉颱風來襲,基隆河水上漲,四分溪的河水無法外排,使得202 兵工廠東側,包括中央研究院的範圍,淹水約2-3 公尺高,大部分的山谷都被水淹。台北市數萬戶住家淹水,捷運的損失即達100億元,另約十萬部車子泡水, 27 人死亡及 3 人失蹤,無數人的財產變成超過 30 萬噸的垃圾,財產損失何止千億元。水利署於91年成立專案整治基隆河,前期已經花費4年與高達316億台幣的經費,後續各項相關的整治工程也已完成,南港地區居民可望擺脫淹水噩夢。因為腹地寬廣、交通便捷的優勢,未來結合南港軟體園區、南港車站三鐵共站和南港大型娛樂商城總計六百億以上的投資,潛力十足,台北市政府計畫發展的第二個東區可望誕生。
然而,南港位於高潛勢淹水區域的位置並沒有改變!過去50年,202兵工廠因為嚴格的軍事基地管制,維持了當地良好的自然生態與水土保持,也為南港地區發揮了重要的蓄水滯洪功能;而在現有的條件下,規劃設置完工的基隆河整治工程,花了幾百億,才使得南港居民得以脫離水患威脅。如今,生技園區的開發,勢將改變集水分區的地理水文條件。在生技園區開發經費中,預計將投入百億的土建工程預算,在集水區的上游大興土木。可想而知,這將會帶來多麼浩大的地表及地下水文擾動。若遇暴雨,增加的流量將加重基隆河抽水站負擔,東起中央研究院區,向西往捷運昆陽站,甚至松山人口稠密地區,三十多萬人口的生命財產安全,與政府所投入新東區建設的大筆支出,都將形成空前重大的威脅。
選址條件應接受全面性的檢驗
而堅持生技園區落腳南港的唯一理由卻是「群聚效應」,根據中研院翁啟惠院長的說法就是:「因為比鄰中研院,能間接擁有最多智慧財產資源;加上醫學中心多在台北,這能讓研究單位聚合,產生群聚效應,研發能量更大。」我們願意相信,生技產業可以帶動台灣經濟發展,也不反對如果能營造「群聚效應」,或許對生技產業會有利多作用,但是當這樣的利多是威脅到南港松山地區,政府大筆的公共建設投資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時,我們有必要重新檢視這唯一的選址條件是否站得住腳。
爭議多時終告破局的彰化國光石化開發案,係高耗水的石化產業,卻錯誤選址在缺水的彰化地區,反應出台灣大型開發案缺乏包括外部環境成本的全面性考量。也就是企業將內部成本外部化,將使用的環境資源成本轉嫁政府,美其名是政府輔導產業帶動全面經濟發展,事實上就是營收歸入企業,付出的環境成本卻由全民買單。面對政府財政持續惡化的現況,各項開發措施更應審慎全面地考量,在做環境影響評估時,不能避重就輕,應將外部投入的環境資源成本公開透明,包括提供水、電、交通運輸、治水防洪等相關配套基本設施的投入,及對自然生態環境、居民健康等的影響,並促使企業合理承擔使用者負費的責任。
馬總統在就職三週年記者會中,以「主權、人權、環境權」為題發表演說,其中特別指出:經濟成長若是建立在對資源的耗竭與對環境的破壞上,這樣的成長不符合世代正義。中研院不顧南港係高淺勢淹水地區,執意以「群聚效應」為生技園區唯一的選址理由,沒有事先的模擬及評估,即將大規模擾動202兵工廠原本的蓄水防洪功能,難道我們只能被迫接受,等待上天以實際的降雨,考驗生技園區開發對南港地區可能帶來的水患衝擊嗎?
我們所面對的不是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兩難問題,我們所面對的乃是聚集眾多投資與生命財產的大台北東區基本水患安全問題。請預估年產值達4.5兆的生技產業,將未來集水區下游所有治水防洪的成本內部化,並針對可能的洪水責任提出明確的保證,承擔起執意挑選這處水土保持敏感區位設址的環境正義責任。
5月20日,當馬總統在台南發表就職三週年演說,暢談環境權與世代正義的同時,曾經因為作家張曉風以報紙投書〈報告總統,我可以有兩片肺葉嗎?〉而喧鬧一時的〈南港國家生技園區的開發案〉,已經悄悄地通過了環境影響評估專案小組審查會議,下次環評大會暫訂在六月十日召開,如果環評順利通過的話,生技研究園區最快可在民國一○六年完工啟用。
生技園區開發沒有談的外部成本
根據中研院提出的生技園區開發案,政府需要投入兩百多億的經費,期望能為台灣創造下一波經濟奇蹟。生技產業的高附加價值,是眾所週知的,不過由政府出錢輔導產業,創造企業的高獲利,會有多少回流到政府的財政歲收?而未來全民真正所要付出的,除了建置園區的兩百億內部成本之外,還有多少潛在的外部成本呢?
去年6月,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張文亮教授團隊提出〈202 聯勤兵工廠初探報告〉,其中特別指出:「 202 兵工廠土地是一個完整的集水區,開發的評估,需要將全部的面積約近二百公頃,一起作考慮與環評。若要開發,需先進行洪水對南港、松山,約三十多萬人口的衝擊評估。」然而,在後續的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評估中,完全忽略針對此一重點的評估與討論。
生技園區開發勢必衝擊南港集水現況
南港以前是在基隆河畔的小港,東鄰汐止,西接松山。大部分的土地是海拔約在50 公尺以下的丘陵地與基隆河濱的台階地。202兵工廠所在的高地,位於台北市盆地之外,早期叫「前山」。當潮濕的東北季風沿著基隆河道吹入台北盆地,這裡的丘陵地高度雖然不及六十公尺,卻能攔下部分的水氣,落下成雨。以202 兵工廠為至高點,向東到四分溪,向北至基隆河形成一個完整的集水區域。
2001年,納莉颱風來襲,基隆河水上漲,四分溪的河水無法外排,使得202 兵工廠東側,包括中央研究院的範圍,淹水約2-3 公尺高,大部分的山谷都被水淹。台北市數萬戶住家淹水,捷運的損失即達100億元,另約十萬部車子泡水, 27 人死亡及 3 人失蹤,無數人的財產變成超過 30 萬噸的垃圾,財產損失何止千億元。水利署於91年成立專案整治基隆河,前期已經花費4年與高達316億台幣的經費,後續各項相關的整治工程也已完成,南港地區居民可望擺脫淹水噩夢。因為腹地寬廣、交通便捷的優勢,未來結合南港軟體園區、南港車站三鐵共站和南港大型娛樂商城總計六百億以上的投資,潛力十足,台北市政府計畫發展的第二個東區可望誕生。
然而,南港位於高潛勢淹水區域的位置並沒有改變!過去50年,202兵工廠因為嚴格的軍事基地管制,維持了當地良好的自然生態與水土保持,也為南港地區發揮了重要的蓄水滯洪功能;而在現有的條件下,規劃設置完工的基隆河整治工程,花了幾百億,才使得南港居民得以脫離水患威脅。如今,生技園區的開發,勢將改變集水分區的地理水文條件。在生技園區開發經費中,預計將投入百億的土建工程預算,在集水區的上游大興土木。可想而知,這將會帶來多麼浩大的地表及地下水文擾動。若遇暴雨,增加的流量將加重基隆河抽水站負擔,東起中央研究院區,向西往捷運昆陽站,甚至松山人口稠密地區,三十多萬人口的生命財產安全,與政府所投入新東區建設的大筆支出,都將形成空前重大的威脅。
選址條件應接受全面性的檢驗
而堅持生技園區落腳南港的唯一理由卻是「群聚效應」,根據中研院翁啟惠院長的說法就是:「因為比鄰中研院,能間接擁有最多智慧財產資源;加上醫學中心多在台北,這能讓研究單位聚合,產生群聚效應,研發能量更大。」我們願意相信,生技產業可以帶動台灣經濟發展,也不反對如果能營造「群聚效應」,或許對生技產業會有利多作用,但是當這樣的利多是威脅到南港松山地區,政府大筆的公共建設投資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時,我們有必要重新檢視這唯一的選址條件是否站得住腳。
爭議多時終告破局的彰化國光石化開發案,係高耗水的石化產業,卻錯誤選址在缺水的彰化地區,反應出台灣大型開發案缺乏包括外部環境成本的全面性考量。也就是企業將內部成本外部化,將使用的環境資源成本轉嫁政府,美其名是政府輔導產業帶動全面經濟發展,事實上就是營收歸入企業,付出的環境成本卻由全民買單。面對政府財政持續惡化的現況,各項開發措施更應審慎全面地考量,在做環境影響評估時,不能避重就輕,應將外部投入的環境資源成本公開透明,包括提供水、電、交通運輸、治水防洪等相關配套基本設施的投入,及對自然生態環境、居民健康等的影響,並促使企業合理承擔使用者負費的責任。
馬總統在就職三週年記者會中,以「主權、人權、環境權」為題發表演說,其中特別指出:經濟成長若是建立在對資源的耗竭與對環境的破壞上,這樣的成長不符合世代正義。中研院不顧南港係高淺勢淹水地區,執意以「群聚效應」為生技園區唯一的選址理由,沒有事先的模擬及評估,即將大規模擾動202兵工廠原本的蓄水防洪功能,難道我們只能被迫接受,等待上天以實際的降雨,考驗生技園區開發對南港地區可能帶來的水患衝擊嗎?
我們所面對的不是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兩難問題,我們所面對的乃是聚集眾多投資與生命財產的大台北東區基本水患安全問題。請預估年產值達4.5兆的生技產業,將未來集水區下游所有治水防洪的成本內部化,並針對可能的洪水責任提出明確的保證,承擔起執意挑選這處水土保持敏感區位設址的環境正義責任。
留言